糜谷飘香,金风送爽 。农历九月十五日,来自陕西榆林、神木、内蒙包头、呼市、鄂尔多斯等地的宗亲共计360余人,身着节日的盛装,喜气洋洋,齐聚明京兆苗朝阳墓地所在地的河曲县旧县乡龙门沟村,参加河曲苗氏第五届祭祖大典,寄托裔孙思念,彰显先祖懿行硕德。
弘扬孝道文化,传承苗氏家风。苗氏祭祖大典分为鸣炮奏乐,恭读祭文,升旗,敬香祭祖等议程进行。祭祖仪式由河曲旧县苗氏后裔联谊理事会副会长苗维青主持,理事会名誉会长苗兰柱致辞,会长苗长大恭读祭文。
仪式在苗氏大纛旗冉冉升起中推向了高潮。在祭祖活动中,苗氏后裔们在苗氏祠堂举行了参拜礼,先后敬香焚表,跪拜祖先,并观瞻了苗氏祖先功德和苗氏家族文化。祭祖不仅带来了祭奠祖先的一份虔诚,也慷慨解囊献上了自己的一份功德心愿。
河曲苗氏一脉定居河曲以来虽乏缙笏垂绅、佩玉鸣珂之贵,亦鲜千仓万库、身价亿万之富,然忧国忧民的爱国者,自强不息的奋斗者,追求真理的奉献者,斯则大有人。论文有为人风流倜傥、天性旷达聪颖之敏荣公。
敏荣号凌汉,善大书,“奇伟卓荦,擅绝一时,邑中寺观及人家匾额所在皆有,辗转临摹,争相誇尚,虽贾人田叟皆知凌汉字为可宝也”;有被人称为进士模子、一生尊亲孝友,半世为人师表之席珍公,“自少至老,未尝一日废学,凡教于家庭教于乡党,教于学校,皆以躬行必得者,训迪后生,不厌不倦终身如一。
所成就生徒:秀才三十人,领乡荐九人,成进士五人,学官所隶弟子员,不可胜计”。论武有赴陕剿匪之澍国公、得海公、畅荣公,战功卓著,三人先后战死疆场,均被诰封为阵亡将军载于史册。
论政有明万历京兆朝阳公廉能著称,声名卓著,乡贤名宦载在县志口碑;清提刑按察使司颖章公鄙贪拒贿,公证严明,皇帝御赐牌匾“王国作宾”。论义有印信千总 纯粹公,胆识过人,素怀侠义之心。时王嘉胤之乱,公“受命招抚,潜附招安贴入城招。
不期事泄,被叛民许自宾告发。巨贼吴廷贵花言考核,戆直不屈,语言昂然,被贼枭戳。札付著立墓碑,且入志列为侠士”;面对全国大饥,饿殍载道,尸骨遍野而开仓济贫,济民于水火的济霖公。
论商有苗公相霖名扬晋秦峡谷的大商号“义和堂”和“三和堂”,商号宗旨义为先,和为贵,诚信为本,善待商客,通往三边的驼铃昼夜常鸣,黄河中商船川流不息,占晋秦峡谷货物吞吐量的百分之七十。还有精通医道、相地之术而“技精德重,有请必往,不求厚酬”的苗公世用;善疮疗,精医术,“有求其术而无风雨僻陋,必往。
凡诸危病症,应手輙落。然以济众,非规利”的苗公凤;公正廉明,惠政多谋的宦之榜样,曾任山西平顺、蒲县县长苗公膏郇,为家乡兴办私立高级小学,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人才,被民间誉为“贫民学校”。苗氏历史先贤令人赞羡,可歌可颂,是苗氏骄傲和自豪。
苗氏族内先贤曾七修族谱, 为后世子孙寻根留本,清缘备查,增知育人,血肉联情,承前启后,弘扬苗氏精神,增强宗族凝聚力提供了颇为丰富详实的历史资料,它是先贤留给我苗氏后人的一笔用钱买不到的丰厚遗产,同时也凸显出苗氏文化的欣欣向荣和苗氏人才的勃勃英姿。
苗氏儿女志存高远,德才之光辉耀华夏。数百年来,不论政治领域的扩张、天灾人祸的迁徙、经济环境的发展,一代代优秀的苗氏族人遵循七世祖苗公朝阳“奏最”御批家训“清慎勤”,发扬先祖为官清廉、做人谨慎、办事勤勉的优良传统,跟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广大成员精诚团结,励志奋发,以赤子情怀建设家园,以淳朴品格添彩中华。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,感谢每一位的分享。
下载族谱网APP,找到“圈子”加入姓氏圈